第(1/3)页 九月下旬。 天气愈加凉爽,尤为适合登高望远。 苏良自知近日风头太盛,且被一群读书人在背后辱骂,不由得低调了许多。 正常点卯,卡点放衙。 休沐之日,便带着家人去郊游,看山看水,泛舟湖上,日子过得甚是悠哉。 此外,苏宅又添了两人。 一位名为吉叔,一位名为吉婶,是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妻。 前者任苏家的管家兼马夫,后者则为厨娘,与桃儿一起做一些杂事。 吉叔吉婶乃是以前的刘嫂推荐的。 这对夫妻的老家在蔡州,子女已成家,但生活较为拮据,二人便来汴京城当起了佣人。 吃住在主家,年底或年后才会回一趟家。 他们的前任主家乃是一名商人,因搬家到江南才辞退了二人。 此二人,一看便是勤快的老实人,相处几日后,苏良和唐宛眉都甚是满意。 …… 九月二十九日,近黄昏。 苏良离开御史台,走在回家的路上。 苏宅距离御史台大约有五六里路,若不是特殊天气,苏良一般都会选择步行回家。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。 特别是作为台谏官,经常论辩,没一个好身体着实不行。 苏良经常锻炼身体。 甚至有时会和老丈人唐泽练一练五禽戏。 苏良正走着。 不远处突然走来一群身穿襕衫的青年。 足足有二十余人,大多十七八岁,齐齐朝着苏良围了过来。 看样子,像是国子监的学生。 苏良淡淡一笑,并未惊慌,这些人定然是找自己论辩的。 很快,这群人将苏良围了起来。 “苏御史,我们乃是国子学、太学的学生,你呈《百家学疏》,令匠人、农户、刻工等市井小民亦可有资格入国子监,与我等相同待遇,到底是何用意?”一名学子气势汹汹地质问道。 然其话音刚落。 街头巡逻的皇城司和开封府的衙差便奔了过来。 汴京城的治安甚好。 大白天还是很少有人敢在街头聚众闹事的。 衙差识得苏良,也识得这群国子监的学生。 若是普通百姓围着苏良,他们早就持棍棒来斥责驱赶了。 但这些乃是国子监的学生,更何况还是国子生和太学生。 能成为国子生和太学生的几乎都是官员子弟,背后皆有靠山,衙差们并不敢以武力驱赶。 顿时。 数名衙差来到苏良身旁,将其围在其中。 一名书生道:“苏御史,我们并不是寻你打架的,今日只想让你道明为何要呈《百家学疏》侮辱我等?” 这时,周围街道的百姓也围了过来。 苏良拍了一下前面一位衙差的肩膀,笑着道:“无须护我,他们若敢动手,断送的乃是自己的仕途。” 此话声音不大,但却令学子们都心头一颤。 确实不能动手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