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内务府的产业,广州周边5座庄园、12座布庄、2处山林。 亲王、郡王、军机、京堂们也各自有产业,规模不一罢了。 …… 最近刚被提拔的秘书处侍卫领班,陆舟,递上册子道: “陛下,逆产数据又刷新了。” 最近, 逆产规模,与日俱增。 如果都折合白银的话,起初抄家只得了410万两,如今这个数字已变成了1444万两。 李郁忍不住问道: “会不会有误伤?” 陆舟摇摇头: “禀陛下,庄园、山头、码头、矿山、宅院、美姬、戏班子,这些都不是普通老百姓可能拥有的,就算下面的人想误伤,也没有机会。” “但是35万亩良田,11万亩桑田当中或有瑕疵。臣想贴出告示,若有误伤,百姓可至知府衙门,凭地契拿回。” “准了。” …… 李郁靠着椅背,闭眼思考。 光抄官吏士绅的家,就高达1444万两。 100多年前, 清兵屠广州把士绅和百姓一起抢了,大小通吃,尽展野蛮人嘴脸。 这么比较起来, 自己确实很文明。 …… 李郁,更倾向于抓大放小。 以18世纪我大清的国情,小民能有几两银? 抄100家官绅,能抵50万户、100万户小民的家资。 想带这里, 他心血来潮,翻出尘封已久的日记本, 郑重写下: “从发起方的角度来看,战争——本质上是一桩生意,符合生意的所有要素!” “一场失败的战争,注定血本无归。一场成功的战争,必定一本万利。” 写完,合上。 …… 广州是华南第一重镇,官绅商贾吏员无数。 李郁成立了“清查逆产工作组“,自任组长。 苗有林、陆舟、薛辰等人为副组长,分属不同系统,互相牵制。 抄家工作开始下沉。 城内的胥吏群体被一并干掉。 胥吏们见过大世面,拉拢不易,胃口很大。 趁着师出有名, 一口气把广州城打扫干净。 吴国如今羽翼渐丰,对于“不识时务者”不再过多怀柔。 旧官吏士绅阶层,要么传檄而定,可保证其家产性命。要么就连根拔起,不留情面。 总之, 留给南方官绅的时间不多了。 抓紧时间。 选边站。 …… 随着摊子越铺越大, 李郁逐步产生了一种担忧。 前清廷相关人士在吴国朝堂内的比例太大、影响太重。 这是一股值得审视的力量~ 倒不是担心他们敢跳出来反对自己。 而是李郁笃定, 这些人在骨子里并不认可吴国目前的路线。 只是因为, 他们敬畏自己,不敢不忠,所以认真的执行自己的意志(哪怕内心不认可)。 …… 就目前而言, 其实这些人能够做到这个程度,也就够了。 但是,李郁时常提醒自己要小心。 关键时刻, 要小心反噬~ 千万不能低估了这些人精。 以大清基数庞大的“养蛊罐”,能混出头的普通人没一个是简单的。 …… 最近, 民间偶有建议修改文官考试,至少让儒学和新学并列的声音。 吴廷对此不置一词。 冷处理~ 李郁判断, 很多重臣虽未开口,但内心或许是赞成的。因为他们都是科举的重度参与者、明显受益者。 人, 怎么可能轻易否定自己的过去呢。 随着权势与日俱增,李郁和臣下也渐行渐远。 他已经不太可能和某位心腹大臣讲过多的心里话了。 君王, 必须深藏不露。 “皇权只在十步之外,千里之内”——这句话里的距离可以是物理的,也可以是心理的。 …… 或许有人说, 不如当初就别用他们。 或者你现在悔改也不迟,将他们赶出朝堂,换上一批更可靠的。 想法很好,但是不现实~ 正治不可能非黑即白,更不会惯着理想化。 封建时代, 把这帮有文化的人全部排除在外,到哪儿找识字的? 总不能, 文官学校从识字写字开始教起吧? 而且, 不为臣下,即为敌人。 今日,吴国敢摒除这些人。 明日,清廷就会大力启用这帮人。 不要指望什么仁、智、礼、义、信。 大家都是嘴上说说罢了,不会真以为朝堂诸公都是腐儒吧? …… 退一万步讲,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