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大火东宫-《天圣令(壹)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楚王看着眼前的一件件珍宝,怔住了。良久才抬头看着皇帝:“父皇,儿臣该死!”

    皇帝定定地看着他,半晌,忽然拨剑,将所有的赐物都砍得稀烂,吓得御书房所有的内侍跪下不住磕头。皇帝的剑指住了楚王,他的手在颤抖:“朕未曾弃你,而是你弃了朕,在你的心里,已经背弃了朕!所以朕不论怎么对你,你都心如铁石。在朕的心里,你比任何人都重要,可是在你的心里,倒把他人看得远比朕重要!所以你为了他们违逆朕,为了他们故意胡作非为,杀人放火的事你全做了出来,就是希望朕厌弃了你,是吗?在你的心里,已经弃朕而去了。你心里在想些什么,就是你眼中看到什么!在你的心里,对朕早已经没有感情,没有信任了!是不是!”

    元佐看着眼前忽然变得苍老的父亲,听着这一句句剜心的话,只觉得五内俱焚,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,他勉强张口,凄厉地大叫一声:“父皇——”一口鲜血狂喷而出。

    皇帝一把将手中的剑重重掷下,踉跄着转过身来,用尽全力才能扶住御案,再也不去看这个最心爱的儿子一眼,冷冷地道:“你始终都不明白!当年兄弟二人从军,朕也是棍棒打出的天下,朕也曾亲披兵甲,血染沙场。赵宋江山不是太祖一个人的江山,也是朕的江山。朕要天下人都明白,如今的皇帝,是朕,不是先皇。朕不可以永远活在哥哥的影子下。”他看着御案上的玉纸镇,这是昔年元佐呈献的贡礼之一。只因为是元佐献的,他一直留在案头。看着这玉纸镇,皇帝的心头之痛,无以言表。当年父子何等连心,他征北落难,血色夕阳中,只有元佐一人拼死去找他;儿有疾,父牵挂,亲问寒暖。为什么到如今,父子相对时,两个人的心,竟然已经冰封?

    皇帝的手,紧紧握住了玉纸镇,他的声音,已经没有一丝的暖气了:“哀莫大于心死。你所要的,朕都成全了你。身为父亲,朕能为你尽到的心,已经到了头了!身为一国之君,朕要你为你的所作所为,接受国法的制裁!”他大喝一声,“来人哪,将楚王带下去,交给御史台,依国法治罪!”

    夏承忠大吃一惊,磕头道:“官家三思!”

    皇帝并不回头,扶着御案一字字地道:“王子犯法,与庶民同罪!”

    楚王拭去唇边的鲜血,将身躯跪得笔直,只是说了一声:“儿臣之罪,罪莫大焉!父皇,保重!”然后站起来,向着皇帝三跪九叩。他重重地磕下头去,沉闷的磕头之声,在一片寂静的御书房回响,一声、两声、三声……他每一个头,都磕得用尽全力,只见一缕鲜血,自他的额头,印在御书房地面的金砖上,然后越来越多地,流入金砖的缝隙之中。

    三跪九叩皆,楚王元佐站起身来,他的身形似摇晃了一下,却又立刻站得笔直,他全神贯注看着父亲的背影,仿佛要将这身影刻在脑海里似的。然后,转身向御书房外走去,走入手执兵器、押送他前去御史台问罪的护卫丛中去。

    东宫失火,京城震惊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次日上朝,却听说竟然是楚王放火,且楚王已经被押御史台审问,皆大吃一惊。楚王府谘议齐王赵遹、翊善戴元连忙出列,顿首请罪。

    陈王元佑率诸王也跪下请罪,众人皆是心惊胆战。皇帝早就说过楚王有病,不许惹他激动,昨夜楚王放火,起因也是看到了他们赴宴而归,若是追究下来,人人都难免有罪。

    皇帝神情黯然,道:“谘议、翊善,固有辅佑之职。但是知子莫若父,楚王性情,连朕都难以教化,岂是你等能劝导得了的?朕赦卿等无罪!”

    早朝就在极其沉黯的气氛下,草草结束了。文武百官们备了一叠的各地水旱粮防等奏议,没有一个人敢拿出来上奏的,明知道皇帝今日心情不好,谁也不敢撞上去做出气的靶子。

    御史台的效率极快,昨日起火的因由,本是极简单的,楚王府上下的问状也都差不多,楚王更是自己把所有的罪名都认了下来,御史台不敢议罪,只得把各人的供状一字不动,呈给中书省。

    中书省接了问状,与门下省诸平章事商议了以后,亦是一字不动,呈上大内。

    皇帝并不去看供状,他不必看,也知道其中写着些什么。他只问:“使相们怎么议的?”

    夏承忠小心翼翼地道:“使相们说,请官家圣裁!”

    火烧东宫,是滔天大罪,然而楚王,却是谁也不敢议罪的,如何处置楚王,只能是听候圣裁。

    皇帝拿起供状,又放下了,淡淡地道:“谁都不敢议,是吗?”他怔怔地看着窗外那夕阳一点点地落下,半晌,道:“逝者如斯夫!终须一去罢了,拟旨。”

    知制诏杨亿连忙进来,跪于低案上待命。

    皇帝一字字地道:“楚王悖乱,禁中纵火,着御史台议罪。即日起,除检校太尉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,废王爵贬为庶民,即刻起程,均州安置。”

    “贬为庶民?流放均州?”这一道旨意传出来时,满朝震惊。谁也没想到,皇帝竟会定这样的罪,楚王不是一向得宠吗?昨天皇帝还亲问寒暖!

    东宫失火之事,可大可小,纵火是罪,失火便不是罪,以皇帝对楚王的宠爱,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,处置个下边的臣属,楚王领个失察的名儿罚俸一年也就是了。便是当年秦王廷美被定以谋逆的罪名,也不过是从王爵降为公爵而已。严重到一削到底贬为庶民,这是本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。有久历三朝的老臣,甚至可以肯定,这不是一个理智的判决。

    重阳赐宴,楚王焚宫,大内争执,下旨流放……把这一系列行为联系起来的老臣们,可以从中推断出一个缘由来:楚王触怒了皇帝,皇帝在气头上予以重责。但是,从皇帝素日对楚王的宠爱来看,这等的责罚,并不代表楚王已经完了。

    也许此时,皇帝和楚王之间,正需要有人出面,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呢?

    于是丞相李沆,率百官分头这边劝楚王上认罪表,这边则百官联名上奏,为楚王求情。

    第二天下朝后,陈王元佑率领诸王前去御史台见楚王,心中真是说不出的为难,不管是进宫求情,还是劝说楚王,他都预见到碰一鼻子灰子灰的下场。

    就连父皇都亲口说过:“是子朕教之犹不悛!”更何况他们这些平日在大哥面前就忌惮三分的弟弟们。

    当他初听到圣旨时,也吓得浑身冰冷。真的是自古伴君如伴虎吗?哪怕这个君王,是自己的父亲?得宠时入迁东宫亲问寒暖,失宠时贬为庶人流放他乡?

    秦王问罪流放时,百官无一人为他求情;楚王问罪时,文武百官都要上表为他求情。元佑无声地苦笑一声,他不知道,万一有朝一日他遇到这种情况时,会得到秦王的待遇呢,还是楚王的待遇?

    所以尽管他百般地不想来不敢来,到底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来了。

    然而当陈王、韩王、冀王、益王等踏入御史台大门时,御史武元颖已经迎了出来:“各位王爷是要见楚王吗?”

    元佑道:“正是,大皇兄何在?”

    武元颖道:“楚王已经起身,前往均州了。”

    元休大吃一惊,急问道:“什么时候走的?”

    武元颖道:“昨天,王爷接旨就起身了。”

    冀王元俊怒道:“胡说,昨天旨意下的时候,已经是黄昏了,你们太放肆了,纵是楚王有罪,也容不得你们如此无礼,怎可黄昏逼着人上路!”

    武元颖吓得作揖道:“王爷恕罪,是楚王自己逼着臣等要立刻上路的。他说:旨意上即刻起程,所以他就要即刻上路。”

    元俊顿足道:“这大皇兄也太实心肠了,就算旨意上这么说,好歹兄弟一场,他就不能等我们同他告个别吗?”

    元佑站在那儿,心中交集何止百感,元佐走得如此决绝,难道——真是他看出了什么吗?想到这里,他心头忽然觉得一阵抽痛,险些儿站立不住。

    还是益王元杰先看到他神色不对,忙扶住了他:“二皇兄,你怎么了?”

    众人这才看到元佑脸色苍白,忙过来先问候他:“二皇兄,你没事吧!”

    元佑坐了下来,慢慢缓过气来,看着众人,勉强笑了笑:“我没事儿,可能刚才走得急了些,一时喘不过气来!”

    武元颖被挤在最后来,讨好笑道:“殿下与楚王真是兄弟情深,骨肉连心呀!”

    元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,什么也没说,只觉得此人之蠢无以伦比。

    楚王元佐就这样头也不回地走了。

    李沆率百官第三次上表时,已经是半个月后了,这一次上表求赦的官员更多了。皇帝看着黑鸦鸦跪了一地的众臣,面无表情地站起来,退朝而去。

    进入后宫,皇帝怔住了,眼前依然是跪了一地的人。德妃李氏率后宫诸妃为楚王求情。

    皇帝冷冷地看了她们一眼,话语如冰:“德妃,后宫不得干政,你为后宫之首,难道不知吗?”

    李德妃磕头道:“臣妾知道,可是臣妾说的不是政事,而是官家的家事!官家昔年将楚王和韩王交由妾身代司母职,如今楚王犯了错,是妾身的失职。求官家处罚妾身,赦回楚王吧!”

    皇帝冷冷地道:“你忘了朕的旨意吗,元佐已经不是楚王了!”

    李德妃抬头看着皇帝:“可他还是官家的儿子呀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