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被儿子搀扶着的杜如晦看到萧锐吃瘪,开口换了个话题解围:“原本我们以为书院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,可侯爷却有不同见解。他说书院只是个帮孩子们护道的地方,给他们提供衣食无忧的环境、一切能用到的书籍技能,保证他们想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,仅此而已。” “侯爷认为,学生就像一块干布,书院就是一碗水,把干布投入水中,学生可以尽情的从碗里吸水,能吸收多少,就看个人天赋和努力了。” 哦?这种教育理念,好像跟当世的大相径庭啊。 不少人陷入了沉思,很多人看向了国子监祭酒孔颖达。 孔颖达也表示不解,“侯爷,您不是说,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吗?如果全都靠学生自学,那要老师作甚?还如何传道授业?往圣先贤的学问,如何传承延续下去?” 萧锐哈哈大笑道:“传道不是填鸭灌输。若一人不喜数算,您却把他按下了学习十年数算,虽然也能学成高手,但却不能让此人迈向绝顶,因为他的天赋不在此。” “无类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当世不太一样,发扬天赋是特色之一,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。如果没兴趣,哪怕此人学习一辈子,又能有多大的成就呢?” “至于圣贤传承?呵呵,不用担心。书籍在那里,圣贤的传承就在那里,我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,总有人会带着与生俱来的天赋,选择哪一门最喜欢的学问,也只有这样,才能让圣贤找到得意的隔代真传。” “填鸭式的灌输教育,不能算传人,最多只能算是继承者罢了。就好比从孔子到孟子,再到荀子,可都不是师承关系,但也只有这样的,才能青出于蓝,将一门学问发扬光大。” “为何自荀子之后,儒家至今都没有圣人出现?我想,与此不无关系。” 萧锐此言振聋发聩,更多的人陷入了沉思,包括孔颖达。 聊到这里,时间有限,萧锐不愿继续跟这帮人辩论教学理念,接着介绍起书院的教学,“书院一共教学五年,第一年是所有学生在一起上课,教一些实用的基础知识。同时也让学生们了解诸子百家,然后从第二年开始,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哪一家了。” “当然了,如果是天才、或者学有余力者,可以兼修多门。若真有本事,哪怕是一人把书院的学问全都学完,也不做限制。” 一人精通百家?世上怕是无人能做到。 谁说的?眼前不就有一位吗?侯爷就是这样的天才! “刚才孔祭酒问我,书院的老师是做什么的?我打个比方,诸位看到那天上的太阳了吗?若学问的顶峰是那太阳,那书院的一切,包括书籍、老师,都是帮助学生上天逐日的梯子。” “在学生的学问不如老师的时候,老师是帮学生答疑解惑的。有朝一日,学生的学问超过老师,那能给学生解惑指路的,就只剩下先贤书籍了。若有一日,学生的学问超过了先贤,那就是找到了自己的道,只能他们靠自己探索前行了。求道的路上,注定的孤独的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