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五十七章 效仿陛下故智-《三国:我被黄巾裹挟了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刘襄治下一共有十六处常平仓,每仓储粮三百万石左右,可为大汉百姓续命六个月。

    这是稳定天下的根基。

    为了交州战事,不得不开仓。

    “只希望新粮收割之前,不要有大规模的天灾。”刘襄担心的是江南,因为常平仓大多设在北方,襄阳常平仓是最方便支援南方的粮仓。

    这里储粮两百八十万石,足够赈济两百万灾民半年所需。

    若划作军粮,够十万大军吃两年半,但只够交州的六万人马,五个月的征战所需。

    远征是极其考验国力的事情,成本太高了,大部分的粮食,都消耗在了运粮的途中,这还是全程都能水运的结果,陆运消耗更大。

    没有千万石粮食的库存,北伐和西征就只能是个脑海中的想法。

    反对开常平仓的大臣并不多,因为还有一个半月,南边的庄稼就能收割,江南百姓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,还能为交州的战事提供一部分补给。

    战争的发起还是有点早了,江南刚刚平定,朝廷需要跨越半个大汉为前方送粮,刘襄有点心疼那些路上的消耗。

    第一批四百多艘运粮船已经沿汉水南下,装载的二十万石粮食会过长江,入湘水,送往始安,供给前军和右军。下一批运粮船还在征集,会送去赣水,供给乐进所部。

    船只的运力,他有些不满意,这些年发展水军,目光全都聚集在战舰上了,对运输船的改进不多,特别是内河航运,几乎就是放任民间自发的升级换代。

    基本没什么进步。

    主要是北方的河流都只能季节性通航,运输的主力还是陆运,他两辈子都是北方人,思维上难免存在盲区。而他的核心幕僚,也都是北方人,水运在他们的心中,只是辅助手段,认为现有的船只足够使用。

    所以出现了造船技术够用,但货运船只还是老式船型的搞笑行为。

    其实也不需要大改。

    拿载重五百石的平底商船来说,长、宽不用变动,船型稍作改进,只要在龙骨处做一些配重,提供更加稳定的重心,然后加高一些船舷,就能成为双层货仓的船只,载货量至少提高六七成。

    技术上完全没有难点,别说现在的技术有所提升,就是原本的大汉造船技术,也够用了。

    三层的斗舰,四层的楼船都能造出来,双层的货船怎么可能造不出来?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