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其实白日里,两人也已经见过一面。 只是太过仓促,来不及多说。 所以李守中一回来,就把冯一博叫来相叙。 “恩师过奖,不过侥幸罢了。” 冯一博腼腆一笑,谦虚了两句,又道: “我一走半年多,让恩师担忧了。” 李守中正笑的嘴都合不拢,闻言摆手,口中不停道: “回来就好,何况你此去是办正事,又立下泼天之功。” 师徒俩一边说,一边到书房中相对而坐。 李守中笑意不减,还忍不住透露道: “明日朝会上,你又要出尽风头,想必满朝文武都要羡慕不已!” 这事目前虽已定下,但也还处于保密阶段。 即使冯一博这个当事人,也不该提前知晓。 不过此时没有别人,李守中才忍不住透露些许。 他参与了最终商议,还对献土归附,还有加封之事也都发表了看法。 只是为了避嫌,在冯一博的恩赏上,李守中并未出过一言。 可即使如此,在他看来,这份恩赏也足以让满朝文武惊掉下巴! 当然,惊讶归惊讶。 毕竟这样的大功,谁也说不出反对的话。 冯一博也知道轻重,虽然有些好奇,但也并未深问。 左右明日朝会便知结果。 现在问了,除了让恩师违反原则,没有任何益处。 况且就算知道,也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。 还不如留个惊喜,明日便知分晓。 因此,冯一博闻言,只笑着道: “侥天之幸罢了,此去颇为顺利。” 随后李守中又问了些在流求的事,冯一博都一一作答。 基本上,都是对景顺帝说的那些。 听的李守中频频点头,丝毫没有起疑。 他成为礼部尚书也有两年,如今地位越发稳固。 不少亲朋故旧,还有早前的学生弟子,都纷纷来投。 虽然他需要羽翼,还是收了些门人。 可经历了之前的冷遇,李守中心里自然明白,谁才是最值得他相信的那个。 因此,冯一博说的每一句,他都当了真。 两人谈到深夜,方才放冯一博回去。 毕竟舟车劳顿,又加上白天觐见。 当夜,冯一博左思右想, 既没选择先礼佛,也没选择双休。 让尤氏姐妹,还有妙玉都满心失望。 不过,三女也都理解他的辛苦。 况且人也回来了,以后自有的是时间欢聚。 一夜无话,第二天一大早,冯一博换好朝服。 同李守中一起,到了太极殿。 休息一夜的冯一博,今日整个人都神采奕奕。 不少文武早已得了风声,纷纷投来探寻的目光。 没等多久,景顺帝上殿。 众臣在行礼侍班。 君臣见礼之后,第一件事就是东海国之事。 “今日朝会第一事,关于东海国献土归附,圣上有旨意降下。” 侍班大臣高声宣布,随后宫人出列,手持诏书大声诵读起来: “奉天承运大魏景顺皇帝,诏曰:” 这是对外发诏的正式格式,加了国号和年号。 “东海有国新立,得闻大魏昌盛,其国主心生向往,决定献土归附……” 接下来这一番说辞,全都是对东海国主的夸赞。 还有东海国主对大魏的向往。 “予感其心,遂允之!特昭告天下,效古人之风,改东海国为东海郡,领流虬、吕宋二州,以为羁縻。” 大魏只有州、府、省等,并无“郡”这个行政单位。 东海郡倒是古已有之,就在山东地界。 将东海国改东海郡,显然是照顾东海国的名字。 又能给人的感觉,一听便知是中原旧地。 冯一博猜测,这大概就是内阁商议后,想要的结果。 他对此倒是没什么抗拒。 “原东海国主,赐大魏东海郡王爵,领东海郡,世袭罔替,代予镇守大魏海疆!” 显然是为了避讳龙字,没封黑龙王。 不过冯一博对这个称号还算满意。 虽然没有黑龙王威风,但当个海王也还不错。 “东海郡……大魏……圣上……” 后面就是一些应景的话。 说了一些东海郡和大魏之间,自古已有的联系。 又吹一吹景顺帝治理下,大魏是多么的昌隆。 最后再说,正是因为这些,东海郡才会回归大魏的怀抱等等。 本来精神的冯一博,听到有些昏昏欲睡。 “大魏昌隆,堪比盛唐,千秋万代,!” “圣上英明,方才能使我大魏名传海外,有国献土归附啊!” 正昏沉间,就听见马屁声声。 冯一博知道是宣读完毕,连忙振作精神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