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五章 月笼山海关(3)-《夜阑京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这两位,倒是热情。”白谨行被他们弄得啼笑皆非。

    谢骛清没点破,和白谨行相对落座:“热河的情况如何?”

    “十分好,”白谨行的笑容尽在脸上,“好到不能再好。几位将军振臂一挥,宣布成立抗日同盟军,已聚集了七八万人。”

    抗日同盟军集结在张家口,白谨行自东三省转移到了河北省。

    他昔日追随的一位吉姓将军,就是北路的前敌总指挥。“他当年被南京政府收编了,派遣去围剿红区,本人极力反对内战,主张抗日,后来被革了军职,强行送出洋考察,”白谨行说,“一二八淞沪抗战后,激愤难平,回国入党,决心开始抗日。”

    这位将军,何未从邓元初口中也听到过一回,其后带着崇敬与好奇,托胡盛秋买到其出版的《环球视察记》。胡盛秋当时说,著书的将军出洋前,曾在宁夏省任省主席,对大西北感情颇深,著书立说为唤醒国人和当局,建设西北。

    环游大半个世界的武将,为唤醒国人而著书,为抗战而归国,如今人就在张家口。

    白谨行对西北军信心满满,短短时间汇聚了七八万人。

    他说到兴起,热血难平。初夏的风,把他布袍子的下摆卷起,露出脚底下的长靴。

    “倒是舍得穿军靴了,”谢骛清揶揄他,对何未解释道,“他从脱离西北军之后,就没再碰过压箱底的军靴。”

    “要去各地军阀手里筹兵的,须底气,”白谨行笑着道,“平日穿不得,尤其在关外,风雪里埋伏着打倭寇,这么硬挺的军靴穿不得。”

    脚步声打断他们。

    胡盛秋提着一个红棕色木质食盒,上了屋顶。他识趣得很,放下,对两位将军谦逊地笑了笑,便下去了。

    “这是——”她打开食盒的盖子。

    “果子干。”白谨行瞥了眼食盒内的三个带着白瓷盖儿的小碗。

    何未讶然:“你如何猜到的?”

    “某位对着部下,”白谨行低声道,“常说到四九城夏日的果子干,冬日的霜肠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于他,已是第二故乡,”白谨行跟着道,“思乡亦思妻,却不好常挂嘴边,搅乱军心,可怜的一个人孤零零啊,只好回忆回忆北平的吃食。聊以慰相思。”

    何未的心轻一跳,瞥他。

    谢骛清笑着,叹气,摇了摇头。这对异姓兄妹每每相遇,都要将他谢骛清的前尘往事抖落出来。

    白谨行入北平,面见几个老军阀部下,说服对方支持抗日联军,顺便亲自带密报给谢骛清。密报带到,吃了两口果子干,放了汤匙。女孩子家喜欢的味道,不是他喜欢的,更不是谢骛清喜好的。甜且腻人,倒似面前这对时不时眉目交流的小夫妻。

    白谨行以眼风扫谢骛清,谢骛清含笑道:“真材实料的杏干和甜柿饼熬出来的糖水。”

    “是,真材实料,”老友笑着答,“在北平才能吃到的。”

    白谨行走后,留两人在屋顶。

    谢骛清难得享受清闲的这一日,立身而起,沿着屋顶的长晾衣杆,往另一处走。晾衣杆上晒着浆洗过的西装,熨烫过,在此处吹风,大多是办事处员工的。

    “北方雨水少,”谢骛清缓步到屋顶另一侧,那处视野开阔,能见大半宣南的灰瓦屋顶,“若是在南方,晾出来没人看着,不留神就要被阵雨淋透了。”

    她伸出双臂抱着他的后腰,脸贴到他的衬衫上:“你这两年常在哪儿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