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那人一听她能全要了,犹豫了一下,笑着说: “行,这是我自己编的,一共十四只给我二十八文。”看他有些肉疼的样子,知道编这么一只还是很费功夫的,所以直接数了三十个钱: “我不白要你的,喏,给你算两文,你这个编的挺结实,家里还有吗?我想多买一些。” “有,有,还编了四个没用过,我家离这里不远,小哥等一等,我马上去拿来!”那人显然很惊喜。 “我不走呢,要去买些树苗。这是你儿子吧,小鸡也先放着,等下连竹匾一起拿。”那人一听,飞也似的跑了,他儿子也有十岁左右,指着左边不远处: “花木都在那边卖,哥哥去买,记得跟他们讲个价。”两文钱,让她赢得了这孩子的喜爱。 果木真不多,最后只买到一棵桃树,一棵枣树。她拿着树苗回到卖鸡的小摊前,那位大伯也拿来了竹匾,一起给她送到了巷子口。 趁着没人,被她一股脑的收了。约莫着刘松的契约也该签订好了,便往茶摊走去,果然,他已经等在了那里,手里还拿了一张纸,在仔细的看着。 “都签好了,拿来我瞧瞧。” “小,小哥,您来了,”要不是卿娘瞪眼,他差点要露馅了。 拿着契约,卿娘大致看了看,上面有中人的签字和指纹。在古代,中人的作用是很大的,契约上的条款,跟他们先前商量的差不多,便满意的点了头。 “这是房门钥匙,可这里我不熟,不知那家木匠活做的好?”小吃铺要开起来,除了桌椅板凳,房子里面也得做个归划,所以卿娘才让他签了三年的合约。 店铺的布局,卿娘并不想插手,按这里的习惯就好,太过特立独行会给自己招来麻烦的,毕竟,她的头上还有大山呢。做生意只能打着刘家的名头。 “上次听二婶说,镇子的东南角上,有家木匠作坊,他家的活不错,要不,你现在就去问问,我在铺子里等你。 刘松一听,赶忙将她送回了铺子,自己小跑着走了,东南角里这里不算近。 卿娘去了里面的小院,只见小院不大,地面都用青砖铺了,有些边角还长起了青苔。若是在井边放个石槽,洗菜什么的就方便了,又看了下水的地方, 第(2/3)页